QQ's Philosophy

Our Vission - To create a practical kindergarten programme which educates children to learn effectively, Socialize easily and laugh heartily.
我们的愿景 - 创造有一个实习教育的幼儿园,培养孩子有效率的学习能力,人际沟通和从内心发出热忱地笑声。

Our Mission - The QQ programme provides children A fun-fille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holistic person In life.
我们的使命 - 提供孩子们拥有一个充满欢乐的学习环境,启发完整的人生

Our Aim - To provide quality learning programmes through interaction, experiments, play and activities that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.
我们的目标 - 提供有素质的学习课程,从人与人的沟通,生活实地的测验,活动性的游戏,增强学习的成果。

Sunday, October 24, 2010

现代的孩子应该要懂得故事-感恩

一名成績優秀的青年去申請一個大公司的經理職位。

他通過了第一級的面試,董事長做最後的面試,做最後的決定。

董事長從該青年的履歷上發現,該青年成績一 貫優秀,從中學到研究生

從來沒有間斷過。

董事長問:你在學校裏拿到獎學金嗎?該青年回答,沒有。

董事長問:是你的父親 為您付學費嗎?

該青年回答:我父親在我一歲時就去世了,是我的母親給我付的學費。

董事長問:那你的母親是在那家公司高就?

該青年回答:我的母親是給人洗衣服的。

董事長要求該青年把手伸給他,該青年把一雙潔白的手伸給董事長。

董事長問:你幫你母 親洗過衣服嗎?

該青年回答:從來沒有,我媽總是要我多讀書,再說,母親洗衣服比我快得多。

董事長說:我有個要求,你今天回家,給你母 親洗一次雙手,明天上午你再來見我。

該青年覺得自己成功的可能很大,回到家後,高高興興地要給母親洗手,母親受寵

若驚地把手伸給孩子。

該青年給母親洗著手,漸漸地,眼淚掉下來了,因為他第一次發現,他母親的雙手

都是老繭,有個傷口在碰到水時還疼得發抖。

青年第一次體會到,母親就是 每天用這雙有傷口的手洗衣服為他付學費,母親的這

雙手就是他今天畢業的代價。

該青年給母親洗完手後,一聲不響地把母親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。

當天晚上,母親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。

第二天早上,該青年去見董事長。

董事長望著該青年紅腫的眼睛,問到:可以告訴我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嗎?

該青年回答說:我給母親洗完手之後, 我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。

董事長說: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。

該青年說:第一,我懂得了感恩,沒有我 母親,我不可能有今天。

第二,我懂得了要去和母親一起勞動,才會知道母親的辛苦。

第三,我懂得了家庭親情的可貴。

董事長說:我就是要錄取一個會感恩,會體會別人辛苦,不是把金錢當作人生
第一目標的人來當經理。你被錄取了。
這位青年後來果真工作努力,深得職工擁護,員工也都努力工作,整個公司業績大幅成
長。

假如一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,習 慣了被人圍著寵著,什麼都是“我”第一,
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,上班後,以為同事都應該聽他的,當了經理後,
不知道員工的辛苦,還要怨天尤人。這樣的人,會有好的學校成績,
會有得意風光的一時,但社會上的這類人,都不能成大事,都不會感覺到
幸福,都要跌跟鬥,那父母是愛孩子呢還是害孩子呢?

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住 大房子,吃大餐,學鋼琴,看大屏電視,但你在割草時
,也要讓你的孩子在大太陽下拔拔野草,你在吃飯後,也要讓你的孩子洗洗碗
,不是你沒有錢雇人,而是你真心愛孩子。你要讓孩子知道,即使父母掙不少錢
,但早早的白髮,和那位洗衣服的母親沒有本質的差別。但更重要的是,要讓你
的孩子學會感恩。

好文章-认清楚竞争的本质

刚刚和一些FB上的朋友/家长谈起学校分班制与竞争的课题,以下是一个真实个案的分享:


谈到竞争就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在小学当老师的一个个案,还记得那年又是在成绩公布后排定学生班制的时刻。一般上在华小,男老师多数都会负责一些被校方定位为“较皮”的班,我也不例外。


那天放学后,老师们在办公室里讨论的就是某班“精英班”的一个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要掉班了,可是从前面班排起却没一个级任老师愿意收人,大家都怕这孩子会影响整体的表现.....结果我自愿收了这孩子,可是心里是莫名的心痛的,因为我了解这孩子并不是智商的问题,而是语文掌握能力的问题,他是一般父母受英文教育,却把孩子送进华小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~除了国、英文科目,其它科目都欠奉。


这孩子跟了我两年就毕业了,毕业的成绩不是很标清,毕业前我个别和他有一段对谈,我告诉他他的优势,而且我相信他到了中学肯定能够吐气扬眉。现在这孩子活得很好、很自信、活出了他自己。当然,我也离开学校多年了。


我相信认清楚竞争的本质,活用生活里的机会教育,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,才是我们可以送给孩子最棒的竞争工具。不是吗?


备注:以下则是其他FB友人的精华观点摘录。(完整对话可点击这里进入阅读。谢谢!)


Yein Yein 颖颖:“我個人觀察,關鍵在於沒有分班制度。沒分班就沒所謂聰明和笨的學生,全部一視同仁;也不需操心好老師分配去哪;不用再緊張排名和分數(反正沒用到),家長沒得比較,就不會施壓給學生和學校,要補習要做多多功課(其實也只是在做重複的東西);學生不會小小就培養競爭(未必是良性的)、自私、功利等等不良心態。也不用在不必要的壓力下學習,可以單純一點度過童年。我是堅決反對分班的人,至少在小學階段,這是我選學校的指標。有些學校還离譜到一
年級就考試分班,然后每年照成績分,上上下下,可以想像引發的后遺症有多大,而得到的卻不見得有多少價值、效果,好班出來的學生六年在如此不健康的環境下學習,學比別人多一點,但也沒有聰明多少,卻賠上坏班的孩子,讓他們六年小學生涯在自我形象受損下度過,這難道是正確的教育態度嗎?何況我們憑什麼以為成績可以標薟一個小孩的能力???”


“有競爭力的人就喜歡競爭,沒競爭力的就不喜歡。但小學是給這兩種人的。過於強調競爭是不健康的,因為孩子還小,競爭會使他們忽略更重要的,他們也未必全部可以應付良性競爭,學校也做不到。我看到小學那些沒競爭力的放牛班學生,常會覺得心痛,就因為要滿足一些人的競爭快感,我們犧牲了他們。學校不應該只關注有競爭力的學生,也要關顧其他的,如做不到的話,就別在這個階段強調競爭。沒有分班,孩子一樣可以好好學習,你也還是可以在自己的班上爭取第一名,甚至可以自己看全級排名以獲得達到目標的滿足感,學校卻不需要去強調,為了不犧牲學習稍慢的人的自信心。對我來說,建立一個小孩的自信心在這個階段比什麼都重要。小學不應該是個适者生存的環境。”


“我以前教私立中學時,中小學排名都不記在成績冊,但我們
還是會在見家長時讓他們看看。更重要的我們是強調他和上次比,有沒有進步或退步。我們當然也有提供這些孩子其它競爭機會(畢竟競爭力也是重要的),比如運動、才藝、數學、語文、辨論等。分別是這些競爭是基於有同樣能力的人比,不在這能力下的可以不比,這樣的競爭是良性的,也是健康的。”


Lai Chiew Peng:“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强,弱点. 教育, 不应该为任何人贴上标签, 尤其是孩子. 每一个人的开窍时间不一样, 我们应当给他们时间. 我在刘墉书里看过说, 大意为~买了一间房子, 花园里看似杂草的, 通通给除了. 后于旧屋主闲聊才得之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品种, 不同时段, 不同花开. 当初如果不急, 这花园将会一年四季都会是最漂亮的.

我紧记于心. 每一朵花, 都有它开花的季节. 每一个孩子, 都有他开窍的时侯. 别急. 别急。”


#以上完整对话可点击这里进入阅读,谢谢!


Posted by: 翰通 at 下午12:00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BlogThis! 共享给 Twitter 共享给 Facebook 共享给 Google Buzz